10万元以下车型 “智” 胜密码:从数据洞察到市场突围
- 2025-07-29 07:00:00

2025年1-5月,10万元以下车型终端销量达156.3万辆,同比增长35.7%。在两新政策驱动下,A0及A00级市场增长明显,自主品牌纯电轿车成为10万元以下市场主流。吉利星愿登顶10万元以下市场销量榜首(中国乘用车终端销量数据,不包含进出口),车内空间与智能座舱体验成为其核心优势,ADAS相关的功能仅提供选配。


10万元以下市场中,智能座舱相关配置正逐步成为该价格段车型的主要竞争关注点。大屏中控、车载导航、APP远程控制、高阶语音功能以及数字钥匙等高体验感配置加速渗透。相对应的,虽然比亚迪在年初推出了多款标配高速NOA等高阶ADAS功能的车型,但对10万元以下市场影响有限,各功能渗透率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辅助驾驶卖点建议:低成本、高频需求的功能配置先行普及。
一方面,目前10万元以下市场AEB功能渗透率仅10.7%,随着AEB功能强制法规的发布,该功能渗透率有望大幅增长。目前AEB功能在乘用车市场中大多搭配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系统一起配套,因此间接推动L2级及以上的ADAS功能普及,市场潜力显著。
另一方面,由于10万元以下车型以纯电车为主,平均续航里程低于300公里,长途驾驶场景较少,对高速NOA功能的需求较低,价格敏感型客户更不愿为之付费,导致短期内高速NOA功能渗透率增长将相对缓慢。
综合两点,可优先聚焦低成本和高需求的ADAS功能体验上,例如自动泊车、自动跟车(ACC+LCC)以及各类ADAS安全预警功能。同时可通过对自动泊车等ADAS功能的售前实景演示以及推出事故兜底政策,使其成为舒适性配置卖点,让消费者更愿意为之付费。

智能座舱卖点建议:热销车型应当兼顾科技感与实用性。
目前10万元以下车型智能座舱渗透率仅为51%,显著低于整体乘用车市场的76%,中控屏、语音识别等基础功能正在加速普及,座椅加热通风、电动后尾门等实用性配置亦逐步渗透;但该价格段车型普遍存在车机系统落后、导航系统滞后、语音识别准确率低、屏幕尺寸偏小且显示效果不佳等问题,显著影响用户体验。
同时,受限于成本,电动后尾门、座椅加热、自适应远近光灯等高实用性配置普及率仍较低。建议车企在中控大屏的设计与系统流畅性上加大投入,提升视觉冲击力与操作流畅性,并强化导航及手机互联等实用性功能。语音交互方面,可与专业语音技术公司合作,提升识别准确率,并推广连续语音识别、免唤醒等高阶功能,增强智能座舱的交互科技感。
在配置策略上,建议结合用户需求与成本差异,将蓝牙钥匙等低成本功能作为全系标配,将电动后尾门、自适应远近光等高成本配置用于版本区分,使智能化与实用性能够有效结合。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数据库
-END-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个 在看

哟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