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研究院:充换电头部企业持续入局激发鲶鱼效应
- 2025-07-26 07:00:00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快速提升对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基础设施目前未能完全跟上新能源市场发展步伐,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补能焦虑仍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痛点。我国地域辽阔,用车环境复杂多样,单一形式的补能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使用需求,发展充换电互补的现代化补能体系成为发展共识。
基于此,本报告从充换电产业概况、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等角度对充换电产业展开分析。


•产业格局:从运营商来看,市场份额较为集中,以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为首的头部企业占据了53.7%的份额;同时,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呈现地域集中化和高功率化发展趋势,南方城市的充电桩保有量处于较高水平;从直流充电桩覆盖率情况来看,超大和特大城市平均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在80%以上,远超I型和II型城市。


•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交流充电桩逐步大功率化,部分车企开始标配6.6kW/11kW车载OBC系统;为进一步提升充电服务体验,多地响应政策号召积极打造充换电一张网;充电方式上,静态无线充电和移动充电机器人持续走热,已有部分企业推出相关产品或布局;同时,光储充一体化场站、V2G等技术的涌现,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电网依赖。光储充一体化场站可实现削峰填谷,吸引了整车厂、电池企业、央国企、能源企业等相关企业积极布局。


•产业格局:从运营商来看,国内换电站主要由蔚来参与建设,宁德时代入局后也将成为换电站建设的主力军;从换电站数量来看,截至2024年底已落成的换电站在4500座左右,远不及建设规划预期;商业模式方面,“价值分离”的电池银行模式,在降低购置门槛的同时,有助于形成电池生命周期闭环,有望成为主流。

•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宁德时代的入局,换电模式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换电模式除在乘用车领域发展外,在补能频次高、时效性要求强、耗电量高的商用场景也有发展前景,未来换电私家车、换电网约车、换电重卡和换电两轮车将并行发展。

/ 获取完整报告 /
本报告共39页PDF
产业研究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市场分析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车企研究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供应链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报告订购咨询

小盖:gasgoo2019
电话:18917890875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关于盖世汽车研究院
1、盖世汽车研究院致力于成为行业智库的领先者;
2、拥有以供应链信息、整车及零部件产销量为核心的底层数据资源;
3、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材料、智能智造等领域发展趋势与应用;
4、借助公司平台优势进行汽车产业链深度剖析与研究;
5、输出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源支撑用户进行商业决策。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个在看哟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