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买车三不听,第一个最不靠谱
- 2025-07-25 14:10:13
老图现在是看明白了,不是收钱办事,就是办事收钱,消费者想要听到一句实话,那是真的难,图总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三个你这两年根本没听过的知识。不点关注,那是你的损失。
第一:夏天评测增程器噪音抑制能力,根本不靠谱
老图经常开的增程车就有两台,而且增程器已经是第一梯队的水平,在4月到11月份,增程器的噪音控制的确不错,哪怕是高速上哒哒哒的声音也很少见,但是一旦到了冬天,那个声音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高速上,好的时候半个小时噪音就会降很多,不好的时候可能一直都有。
为什么冬季增程器声音那么大?实际上这和燃油车是一个道理,因为冬季发动机达到最理想的工作状态是需要时间的,你就是用电子喷油泵也没用,提前润滑也没用,因为温度没达到,启动的时候就会做更多的功来快速提升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因为维持功率就需要更大的力气,这个力气就来自气缸内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热能来自气体和汽油的燃烧。
而低温使汽油蒸发率下降5%-10%,因为气缸内本身温度就低,燃烧效率当然也低,混合气燃烧不充分引发爆震噪音。之所以增程器的噪音持续的时间更长,应该是转速的原因,毕竟燃油车人为控制油门开合度应该热的更快,但是增程器是电子调节的,可能更慢,因为可能是为了节油导致功率相对额定。
第二:不要相信预售价,全都是在进行市场试探
以前的车子该上市就上市,现在的车子,技术发布会、预售、正式上市,一顿操作猛如虎,销量不过2500!
为啥?因为小丁订单都能退,甚至大定订单也能退,你搞一个什么小丁大定权益,当然很多人要先把这个名额占住了,当你觉得大定数据不错的时候,上市的时候价格订的过高了,好家伙,最后就是两败俱伤,因为上市当天就是退订之日啊。
预售价变得越来越离谱,以前吧,大家基本有一个共识,就是上市价格肯定要比预售价格便宜个一万或者1.5万,现在呢?受不了了他能给你降个3万,这都跟谁学的?这样玩的意义是啥?该买的还是会买,不该买的始终不会买,可能想买的被你这么一搞,也不想买了。
都说2025年是价格战白热化的一年,但是很多车企显然不在乎,价格试探依然是价格预期管理的重要一项,就是要把价格先搞高了再说,从不在乎,有人是不是觉得价格高了还没等你上市就买别的车型了?所以啊,改变一下老思想吧,一步到位,时间和空间都不多了,还在那里搞幺蛾子。
汽车的利润真的越来越低了吗?这个的确,因为一台车的成本不可能仅仅是电池、底盘和座椅等等,还有宣发费用,门店铺设费用,员工工资费用,全部加上,一台车可能真的赚不了多少钱了,毕竟,现在一些车型的配置放在五年前能给你20万的卖40万,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合资车的市值那么高了,的确赚钱。
第三:辅助驾驶硬件越来越多,提升水平可能没那么大。
在某帝做的辅助驾驶水平大测试出来之后,互联网的争议各种声音都有,什么测试标准不对,什么行车距离有利于谁等等,但是事实表明什么?说明所谓“智驾”和人眼还是差得远了,如果是人,我管你距离多远,只要看到的就能做出反应,而摄像头看到的始终无法做到全部反馈就是辅助驾驶的一个重大短板。
老图曾经接到过一位粉丝的反馈,给了我一段视频,在很慢的速度下,摄像头是明明看到前方有电线杆了,但是AEB未能启动刹车,直接给撞上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目前的算法,仍然无法解决对摄像头看到的异型物、固定物进行有效避让或者刹停。
无论是激光雷达还是视觉方案,终究要看算法能不能跟上,你堆一大堆的硬件,算法跟不上还是没用,当然有肯定比没有好,毕竟算法跟上了,硬件的功能就会得到发挥,但是也不能排除一点:有的车上更多硬件,也能拉高溢价能力。
听完老图说的这三点,是不是接受了不一样的信息,点个关注收藏,下期视频接着给讲点不一样的,油车和新能源车同样的部位,功能却天差地别,这个你看过吗?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