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硅谷的 AI 人才争夺战火爆到让人目瞪口呆。大厂们像是在抢“金条”,挖人挖到手软。

尤其是 OpenAI、苹果和 Meta 这三巨头,掐架的节奏已经非常明朗了。

快把硅谷大厂人才挖穿的小扎,终于出来正面回应了这个话题,坦言那些顶尖研究员跑来 Meta,绝不是为了那天价薪资,而是为了一个更大的野心:“造神”。

image.png

就是要打造超级人工智能,目标直指 OpenAI 的 GPT-5、谷歌的 Gemini Ultra 等通用AI模型。

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直接打出王炸:顶尖人才直接向小扎汇报,算力资源无限供应,最强 GPU 随便用!

而且,小扎还要打造多个 GW(吉瓦)级别的超级计算集群,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支持这一疯狂工程。

image.png

钱够厚,资源够猛,人才聚集,Meta 拼了命要打个漂亮翻身仗。

可以看出小扎的目标很明确:组建业内最精英、最密集的人才团队,拿下下一代 AI 霸主地位。

最近,硅谷 VC 大佬 Deedy 从一位 Meta 内部匿名员工手里拿到了一份包含 44 名顶尖 AI 天才的绝密名单。

图片

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小扎招揽 AI 领域顶尖人才堪称“火力全开”。

先是斥资 143 亿美元收购数据标注平台 Scale AI,成功吸纳创始人 Alexandr Wang。

图片

Alexandr Wang 出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为华人移民的后裔。19 岁从麻省理工学院辍学创办 Scale AI ,24 岁时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随后 Meta 又以超过 2 亿美元的综合薪酬方案,从苹果挖来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Ruoming Pang,天价薪酬再度震动 AI 行业。

Meta Lures Top Apple AI Researcher Ruoming Pang with Multi-Million Dollar Package
庞若鸣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学历背景,曾在谷歌任职15年,担任首席软件工程师。
image.png

后转至苹果主管 AI 模型团队,主导开发了苹果自研大语言模型、Siri 深度智能优化、“Genmoji” 等产品核心功能。

庞若鸣的离职,被业界解读为苹果“内部研发节奏”和“产品落地能力”面临进一步考验。

Meta 开出的年薪待遇远超苹果所有高管,甚至接近苹果 CEO 库克年薪的三倍。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创纪录的“天价”薪酬中,真正能短期兑现的现金部分极少,大部分是需要他在未来数年持续在岗并取得重大业绩后,才能逐步兑现的长期激励。

还没等老狐反应过来,Meta 最近又成功从苹果挖来了两位关键的 AI 研究员——Mark Lee 和 Tom Gunter,他们均来自庞若鸣领导的团队。

图片

Meta 近期不仅从苹果高薪挖来 AI 人才,还连续从 OpenAI 撬走多名核心人才,持续加码超级智能团队建设。

最新被确认加盟的两位关键人物,GPT-4o “吉卜力风”图像生成功能的主导者刘璐,以及知名多模态 AI 架构专家 Allan  Jabri。

图片

刘璐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后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获得机器学习博士学位,曾连续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一等奖。

图片

她先后在谷歌 DeepMind 参与 Gemini 模型图像感知方向研发,在微软任客座研究员,并加入独角兽公司 Character.ai 开发音频生成系统。

2024 年,刘璐加入 OpenAI,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主导了 GPT-4o “吉卜力风”图像生成工具的研发,这一功能上线 10 天吸引超 1.3 亿用户体验、生成超过 7 亿张图像,成为 OpenAI 现象级爆款产品。

图片

刘璐的同事 Allan Jabri 也一起被挖了,Allan 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是多模态人工智能与视觉-语言模型领域的知名专家。

Allan Jabri

有意思的是,Allan 早年曾在 Meta AI 团队有丰富研究经验,后加入 OpenAI 成为 GPT-4o 核心架构成员。

随着 Meta 加快超级智能实验室(MSL)组建,Allan 以核心身份回归 Meta。

此外,Meta 还成功吸引了 OpenAI 苏黎世办公室的三位顶级视觉 AI专家 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 和 Xiaohua Zhai。

他们均是 Vision Transformer(ViT)等核心技术的共同作者,进一步强化了 Meta 在多模态视觉领域的技术储备。

image.png

Meta 又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从 OpenAI 成功挖走至少 8 名核心资深研究员。

这批新加盟成员几乎覆盖了 OpenAI 在多模态、生成式 AI、轻量化模型、后训练与新型生成技术等关键领域,其中包括多位主导 GPT-4o、o4-mini 等项目的华人科学家。

如深度生成模型负责人毕树超(Shuchao Bi)、轻量化模型负责人赵晟佳(Shengjia Zhao)、感知团队领导人余家辉(Jiahui Yu)、后训练负责人任泓宇(Hongyu Ren)等。

图片

图丨从左到右依次是赵盛佳、于佳慧、毕树超和任泓宇

从公布的名单来看,40% 人才来自 OpenAI,这一系列行动可以说精准打击了 OpenAI 的技术命脉,使其在多模态和轻量化模型更新节奏上面临压力。

老狐也整理了网络上讨论度较高、最近“跳槽”到 Meta 的大佬名单如下,供大家吃瓜参考:

8d27a2f215c812a2da0af9b1ed77fe9d.png

与此同时,OpenAI、微软、NVIDIA 和亚马逊也在不断加码抢人,AI 人才大战已经变成真刀真枪的“军备竞赛”。

OpenAI 部分资深研究员年薪已经飙到 1000 万美元以上,核心骨干还能拿到超过 2000 万美元的股票和现金奖励。

为了防住新兴 AI 公司挖角,OpenAI 还直接发放 200 万美元级别的“留人奖金”,只求关键技术团队不被撬走。

▲▼OpenAI工程師「年薪最高飆到4300多萬」 中位數也破2900萬。(圖/翻攝levels.fyi)

微软干脆用战略投入和生态绑定换人才,宣布投入 800 亿美元打造全球最强 AI 基础设施,让顶级科研团队有最好的训练和部署条件,同时配合股票奖励和科研直升通道,想尽办法留住在大模型和生成式 AI 领域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亚马逊则依托 AWS 的全球算力和研发资源,通过发放 AI 奖学金、全球免费学习机会等方式持续吸引年轻研究者和开发者,铺出梯队化人才储备和闭环生态,为后续的 AI 商业化积蓄力量。

有意思的是,华人研究者在这场全球 AI 抢人大战里格外活跃。全球顶尖 AI 研究者中几乎一半来自中国,美国顶尖 AI 人才里超过 75% 是华裔,华人力量在全球 AI 创新里举足轻重。

Meta 的超级智能实验室已经吸纳了近 20 位华人研究员,扎克伯格几乎成了“华人科研收割机”。老狐结合公开信息整理一份名单,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清北毕业的。

图片

英伟达也在加速网罗年轻华人学者,比如清华校友 Banghua Zhu 和 Jiantao Jiao 已经加入英伟达核心团队,直接参与到企业级 AI 智能体和下一代前沿项目的研发中,帮英伟达在全球 AI 大赛道里继续加速。

Nvidia taps top Chinese AI researchers in bid to expand deep ...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巨头们如何争夺,谁能留住这些真正顶尖的人才,谁就能在下一场 AI 大模型与智能体竞赛中掌握主动权。

参考资料:推特X、新智元、量子位

编辑:不吃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