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商业图景,而站在这一变革潮头的,是AI Agent(智能体)!
                                                                                                                                                                                                                                                                                                                                                                                                                                                                                                              
 - 文章信息 - 


本文由e-works邓珊珊、王阳原创发布。


从20世纪50年代图灵测试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石,AI Agent的技术演进经历了从抽象构想走向产业实践的漫长历程:1995年Wooldridge和Jennings明确其“自主性、反应性、社会性、主动性”核心特征,标志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和技术概念被正式确立;21世纪10年代后,深度学习与大模型(LLM)等技术的突破,推动AI Agent实现了从“被动工具”到“自主决策者”的进化。当前,基于LLM的Agent系统展现出强大的动态规划与多工具调用能力(持续学习能力正在积极发展中,在企业流程自动化、智能客服等场景中展现出变革性潜力。AI Agent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复兴”与实用化突破。

相比仅执行预设流程的传统管理工具(如RPA),或是专注于内容生成的Generative AI(生成式AI),AI Agent(基于Agentic AI)凭借自主规划、任务拆解、工具调用和持续学习能力,推动企业管理从“流程驱动”迈向“智能驱动”。这标志着从RPA到AI Agent的关键跃迁:RPA擅长基于明确规则的、高度结构化的重复性任务自动化(如数据录入、表单处理),但其“智能”是预设且静态的;而作为遵循Agentic AI(代理式AI,以“自主完成目标、形成任务闭环”为核心的技术理念与设计框架)范式设计的智能体,AI Agent具备理解模糊指令、动态规划路径、调用多样化工具(包括API、数据库甚至其他Agent)、并在交互中学习优化的能力。其将Agentic AI的范式落于实际应用,能够处理更复杂、非结构化、需要一定判断力的业务流程,与Agentic AI共同构成了“智能代理系统”从理念到落地的完整链条。

在这一浪潮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正加速转向更高维度的“智能化”。管理软件厂商积极布局智能体创建与管理平台,标志着AI Agent正加速走向广泛商业实践,为管理效率跃升和组织智能化转型开辟新路径。

这是否意味着,企业管理软件的下个十年,将由AI Agent主导?

01

热潮下的冷思考

辨识真伪,务实落地


目前来看,AI Agent在管理软件领域正引发着从流程优化到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层变革,涌现出如费控助理、商旅报账、营销助手、合同审核知识管理等层出不穷的垂直场景智能体。这些应用超越了单纯的内容生成Generative AI,更强调代理用户完成端到端的任务闭环,表现出从“被动工具”到“主动代理”的范式转变。

然而,AI Agent的爆发式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概念炒作与追逐热点的现象。部分公司只是将现有技术简单包装,借AI热点吸引关注,存在概念捆绑和功能堆砌的情况,并未实现真正的技术创新与价值跃升。据AI Agents Directory统计,截至2025年4月7日,全球已上线的AI Agent数量众多,覆盖57个垂类,但真正能跑通商业闭环的却寥寥无几。

因此,企业在拥抱这一趋势时,需保持清醒,仔细辨识,选择真正能解决业务痛点、创造价值的智能体方案,避免陷入“为AI而AI”的陷阱。

客观来说,现阶段的智能体仍属于原创性探索,业界并无可参考的统一标准。这意味着,各企业竞争的核心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对业务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将AI能力与具体场景深度咬合、创造独特应用价值的能力。

从需求侧来看,企业落地AI Agent需紧扣业务痛点,分步务实推进。首先精准定位需求并评估技术适配性,深入业务一线识别如客服响应速度、营销转化率等核心瓶颈,明确量化目标;根据企业数据基础,量体裁衣选择方案——关键在于立足企业当前可获得的AI能力(包括成熟的外部RaaS服务),利用开箱即用或轻量定制方案快速验证价值,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其次,采取小步快跑策略验证价值这一过程应避免传统的、自上而下、大而全的“AI规划”运动,也无需套用企业架构等重规划方法框定智能体应用范围,而应从具体痛点出发,以敏捷方式在应用中迭代。选择功能匹配、兼容性强的智能体,并在单一部门或业务线优先试点,严格验证其数据准确性、流程效率及目标达成度。同时,推动全员协同与持续进化必不可少,培训员工掌握人机协作规范并建立反馈机制,并通过持续监控业务指标、更新知识库、优化交互指令等方式实现智能体的动态迭代,形成“部署-验证-优化”的价值闭环。

02

厂商实践

差异化战略下的智能体落地图谱


那么,面对AI Agent落地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管理软件厂商们是如何制定发展策略的呢?根据e-works的观察,其核心目标在于将智能体的潜能转化为企业可感知、可衡量的管理价值。管理软件厂商当前的发展策略聚焦于:如何让智能体深度融入业务流程,切实解决核心痛点,并最终构建可持续的价值闭环。

1. SAP:数据驱动的决策闭环

作为企业级软件的领军者,SAP以“应用、数据、AI”三位一体的飞轮效应为核心,将智能体深度融入企业管理全流程。SAP生成式AI助手Joule已嵌入SAP S/4HANA、SuccessFactors等全线应用,形成从数据洞察到行动执行的智能闭环。截至目前,SAP已在全球部署超过230个AI用例,覆盖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等核心场景,预计2025年底AI用例将增至400个以上。

SAP业务技术云平台(源自:SAP

数据层面,通过业务数据云(Business Data Cloud)整合企业内外部数据,SAP构建起具备语义理解能力的数据中台。Joule智能体依托这一底座,不仅能处理结构化业务数据,还能从邮件、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中提取信息,生成可视化业务洞察。如在采购场景中,Joule可自动解析供应商邮件中的询价信息,生成采购申请并同步至供应链系统,实现端到端流程自动化……

此外,Joule拥有超1600个开箱即用功能,覆盖多领域,可实现“无处不在,无所不答”,并已实现与采购、供应链、财务等多智能体的跨应用协同。SAP大中华地区总裁原欣表示:“目前的AI演进已从单体AI的智能体,跨越到了Agent to Agent,Agents协同的时代。”SAP已加入谷歌A2A协议联盟,支持Joule与第三方智能体跨系统协作,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多智能体协作时代的到来。

2. Infor:多智能体协同的行业AI实践

Infor AI将机器学习融入云套件,通过Infor AI Agent改变企业运营:其集成大语言模型,采用多智能体架构,借助检索增强生成(RAG)的知识中心及API网关实时获取数据,可自动执行任务、增强知识检索,支持用户以自然语言高效操作,可为企业带来多重优势。包括提升生产力,自动处理日常任务,让员工聚焦战略工作;助力改进决策,基于精准预测和洞察优化规划与运营;增强客户支持,通过个性化响应和高效文档检索提供全天候服务……

Infor AI Agents实际应用覆盖多个领域:ERP领域自动处理采购订单、发票等数据输入,减少人工错误;供应链管理中预测需求,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提供车辆状态、维护成本等信息;财务管理上自动化应付/应收账款流程,还能实现个性化客户服务、提升运营效率、实时检测欺诈、辅助明智决策、确保法规遵从及优化成本;人力资本管理中自动初步筛选候选人;客户关系管理中对潜在客户评分并确定优先级。

3. 金蝶:场景化智能体的“普惠实践”

如果说SAP凭借数据整合能力构建竞争壁垒,金蝶则以“场景即智能体”理念推进普惠化实践。金蝶中国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刘仲文指出:“未来将进入人与智能体共生时代,各类智能体将成为我们工作与生活的伙伴。”

金蝶通过苍穹Agent平台与五大核心智能体,推动AI在企业管理中的落地。其发布的财报分析智能体“金钥财报”、企业问数智能体ChatBI、招聘智能体等,覆盖财务、人力、业务分析等高频场景,实现“开箱即用”的智能赋能。如金钥财报智能体10分钟生成专业财务分析,差旅智能体实现“支付即报销”的一站式服务,招聘智能体通过AI面试将流程时间缩短至少80%。

这些智能体以金蝶苍穹Agent平台为技术底座,通过MCP、A2A等协议实现与企业SaaS系统的深度集成,形成“场景即智能体”的闭环能力。金蝶苍穹Agent 2.0平台通过丰富模板、深度SaaS连接与企业级安全保障,降低AI应用门槛,企业亦可通过低代码工具快速构建专属智能体。

金蝶苍穹Agent平台

总的来看,金蝶智能体的战略逻辑围绕“技术-场景-生态”展开。技术上,依托苍穹平台的模型服务、可信安全及开放协议,支撑智能体的开发与协同;场景上,从传统SaaS工具向RaaS(成果即服务)转型,如差旅智能体按行程收费,推动商业模式从功能付费向价值计量升级;生态上,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建联盟,通过标准化工具降低中小企业AI应用门槛,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此外,方法论层面,金蝶提出AIGO(分析与架构、实施与执行、治理与管理、运营与优化)闭环体系,可帮助企业从战略规划到价值评估实现AI转型全流程管理。

4. 用友:垂类模型驱动的服务变革ARM的定义

针对AI与ERP的融合路径,用友提出了“三层进化论”:从感知级(RPA、规则引擎、语音/图像识别等)到认知级(NLP、智能搜索、VPA等),再到慧知级(大模型和智能体等)。其中,企业级智能体的协同创新是用友的核心发展方向——目前用友BIP已有4000多个智能体,构建了100多个AI+场景,实现问题解决效率与决策质量提升。

能力体系上,用友BIP智能体平台采用三层技术架构:基座模型层包含通用大模型与DeepSeek-R1专用推理模型;第二层智能体构建平台,涵盖提示词prompt工程、基于检索增强的RAG能力以及意图编排能力等;应用层以“智友”智能体品牌为核心,内置通用技能库并开放生态定制,支持快速构建行业专属智能体。

用友BIP智能体构建平台(源自:用友公众号)

通过与DeepSeek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用友智能体正在重塑企业数智生产力。以其U9 Cloud最新版本为例,用友就面向制造业关键应用领域发布了智能工艺、智能成本分析与快速报价、智能配料、智能变更等智能体。

智能体的构建和使用过程来看,以智能工艺系统的训练与应用为例:将训练数据,包括图片、设计图及包含文件名、输入参数、正确工艺路线和说明的Excel文件按格式整理,通过SCP命令将设计图纸上传到服务器进行训练,训练时长根据硬件配置而定,完成后普通用户可登录上传图纸,输入指令,系统自动生成工艺数据,还可提交审核或导出文件。

U9 cloud智能工艺智能体的训练与应用视频

5. 纷享销客:从连接型CRM向智能型CRM升级

纷享销客创始人罗旭日前接受e-works采访时指出,纷享销客的AI转型是一场双向奔赴:既是企业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的选择,也是被时代浪潮推动的必然。他特别强调:“我们不做简单的AI+CRM,而是要重构数字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范式。”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基于纷享销客AI PaaS平台——ShareAI的多模态多模型AI引擎,企业可敏捷构建场景化的CRMAgent深度对接企业CRM业务数据、私有化行业知识库及外部市场情报,打造营销、销售、服务等全场景下的数据洞察、推理决策、行动建议等智能体矩阵。

纷享销客AI PaaS平台(源自:纷享销客

通过纷享销客的Agent Builder无代码平台,企业可快速定制专属智能体,例如,车企可定制经销商分析Agent,自动归因销售流失原因,推荐挽回策略;医药企业可以构建合规话术巡检Agent,实时监测医代沟通内容,拦截违规表述。

此外,纷享销客API也对Agent充分开放,可支持Agent对底层CRM的有效调用,为未来人机协作智能体之间的协作创造无限可能。

6. 泛微:协同大脑驱动数智运营

“通过智能化技术为员工配备7*24小时的智能助理,在手机上就能完成办公。”泛微以“大模型+小模型+智能体”架构打造数智大脑Xiaoe.AI,其自研大模型“小e”结合主流大模型,负责基础训练;行业小模型作为大模型的补充,负责特定专业场景训练沉淀20余年协同领域知识。大、小模型联动释放50多个智能体服务与100多个业务组件,涵盖AI审批、发票识别、合同风控等多种类型,能助力市场、销售、合同、采购等十余种业务场景的智能化升级。只需“多轮对话、在线编辑、权限设置、业务集成”四步,即可定制智能体并支持语料喂养实现自我成长。

泛微数智大脑(源自:泛微)

7. 致远互联:协同运营的智能升级

“高效助力企业快速构建专属AI能力,通过智能体平台加速企业数智化转型,提升组织效能和决策质量。”致远互联以“大模型+协同运营领域模型+场景+智能体+知识库”为核心策略,发布新一代智能体产品家族CoMi Family,覆盖智能问数、知识问答、合同风险等十余款垂直智能体应用场景,通过四层结构与五大特性构建全链路能力,并携手华为云等伙伴共建“机场式”开放生态,助力企业构建专属AI能力,推动从协同办公到数智运营的智能化转型。

致远互联CoMi(源自:致远互联公众号)

03

结语

智能体时代的价值突围之道


今年初,Nature报道了一项来自非营利研究机构METR的最新发现——“智能体摩尔定律”,即智能体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每七个月便会翻一番。

诚然,“智能体摩尔定律”预示着AI Agent处理能力的迅猛提升,其在标准化任务上的表现已令人惊叹。然而,对于企业管理软件的未来十年而言,AI Agent会否占据主导地位?远不止于技术能力的跃进,更取决于其切中应用场景的深度与广度。


从SAP的数据飞轮到金蝶的场景网络,从用友的BIP智能体到纷享销客的智能型CRM,这些管理软件厂商的差异化路径,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将AI Agent的潜能转化为可衡量、可持续的企业管理价值。

因此,企业管理软件的下一个十年,或许并非由AI Agent技术本身定义,而是由AI Agent驱动的价值革命所塑造。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软件厂商能否深刻理解AI时代的客户需求,精准切入核心痛点场景;企业能否务实落地,建立人机协同的新范式,并围绕智能体构建加速价值释放的机制与生态。唯有技术与管理智慧深度咬合,AI Agent真正进化为驱动企业从“韧性生存”迈向“敏捷增长”的核心引擎。


e-works 后续将更新 AI Agent系列文章 , 想了解关于AI Agent的更多内容,欢迎 持续关注!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快速在线报名前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