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产业观察组

推荐报告 |《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超级大事发生!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简称“雅下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这意味着中国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水电站正式动工。

据悉,工程将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工程极其浩大,预计建设周期10-20年。整个项目投资约1.2万亿投资额相当于5个三峡水电站、10个港珠澳大桥,是截至目前我国最大的单一工程。

而为了实施这项超级工程,同一天,国务院国资委2025年第1号公告宣告组建一家新央企——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雅江集团”)。

根据央企名录,中国雅江集团跻身国资委系统央企名单的第22位。这意味着,这家央企的行政级别是副部级,与国家电网、中石油、中核工业、航天科技这些如雷贯耳的巨无霸平起平坐,凸显其战略地位。

那么雅下水电工程到底有多震撼,为何刚动工就能够引发如此声势浩大的关注?

雅下水电工程依托的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这条被誉为“天河”的神奇河流宛如一条银色巨龙,自西向东奔腾,横跨西藏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等四个地市,最终在巴昔卡附近挥别祖国,流向印度和孟加拉国,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

这个地方蕴藏的水能极其惊人!

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流理论蕴藏量近8000万千瓦,其下游的大拐弯地区更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在50公里直线距离内,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汇集了近7000万千瓦的技术可开发资源。

也正是因为其巨大的水能价值,关于建造这座水电站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几十年。但直到2020年11月,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才首次明确提出了“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次年3月,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这一工程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与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并列。几经周折,去年年底,我国正式核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工程;如今终于进入正式施工阶段。

根据估算,“雅下水电工程”如果全部建成,发电量相当于3个三峡大坝,年发电量在3000亿度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呢?

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9.85万亿千瓦时,3000亿度相当于目前全国用电量的3%左右,也接近于上海+深圳两大一线城市的全年用电量。

此外,其背后产生的经济价值也极其可观。

如果按照每度电0.3元计算,雅下水电站每年3000亿度价值900亿元。照此保守估计,大约15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而按照使用寿命150年计算(参照三峡工程设计寿命),将产生13.5万亿的巨量收入,这还没有加上航运收入、旅游收入。

更深远的影响是,这背后将带来三大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

一是,一举改写国家能源版图。

目前,煤炭依旧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到2024年底,中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仍有53.2%,石油的占比也达到了18.8%,这些化石能源仍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而雅下水电站每年3000亿的发电量,可替代9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亿吨。通过±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电力在0.005秒内即可跨越3000公里直送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西电东送”利用率将首次突破90%。

在国际油气价格持续高位震荡的当下,这条“绿色大动脉”使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提高3个百分点,战略缓冲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富民兴藏的超级引擎。

雅下水电站建设期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0万个,间接带动就业超100万;投运后每年可为西藏贡献约200亿元财政收入,相当于2024年西藏财政总收入的70%。

更重要的是,配套建设的川藏铁路延长线、墨脱—察隅高等级公路与5G全覆盖网络,将终结“世界孤岛”的历史,把曾经的“边防死角”转变为“面向南亚的开放前哨”。电力、物流、旅游、数字经济等多条产业链同步落地,使边疆第一次真正嵌入国内大循环的核心链条。

三是,碳中和的战略支点。

从长远来看,雅下水电站将配套建设全球最大的“水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建设,利用雅鲁藏布江流域丰富的水、风、光资源,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从而对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式、能源战略布局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碳中和进程。

水风光储一体化就是将风电与光伏发电串联到水电站,经水库储能和水电调节后实行平滑输出和有效调控。研究表明,水风光储一体化综合开发和联合调度运行具备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在水风光储构网电源系统中,水电的功能将被重新定义,从以电量供应为主、兼顾调峰,转变为向系统提供容量和电量、重点满足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储能和稳定支撑等需求。因此,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就是释放流域水电长时储能潜力,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确保源网协调和电力安全保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

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深耕行业研究27年,并帮助300+城市完成并落地2000+规划项目,在新能源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为了能够帮助地方政府既科学又前瞻更落地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特此成立了“前瞻新能源产业规划所”,并独创性提出“前瞻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战体系”,致力于为地方政府提供严谨、科学、专业的“水风光储一体化”战略方案,助力地方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此,欢迎各地方政府莅临前瞻产业研究院考察交流,携手共谋发展,共绘绿色能源新篇章!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封面配图来源AI生成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水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