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七月,合肥的芯片产业可谓星光熠熠。

月初,国内DRAM内存芯片大厂长鑫存储正式启动IPO进程,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担任保荐机构。如果一切顺利,长鑫存储有望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提交IPO申请。

资料显示,长鑫存储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一体化存储器制造公司,专注于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其最新投前估值达1508亿元,跻身中国独角兽企业前十。

而就在长鑫存储的IPO消息余热未消之际,A股上市公司芯碁微装也传来了拟在香港上市的消息。

图/合肥天鹅湖中央商务区夜景,图源安徽日报

一时间,合肥这座被誉为“中国最牛风投城市”的科技产业重镇,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01 明星资本云集
国产DRAM存储器龙头的崛起之路

长鑫存储的IPO,无疑是合肥芯片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公开报道显示,长鑫存储成立于20166月,总部位于安徽合肥,由兆易创新创始人朱一明主导创立。朱一明是清华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得物理学和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2005年,朱一明回国创立了兆易创新,专注于存储器芯片的研发与生产。2016年,朱一明决定进军DRAM领域,合肥市政府与其达成合作,共同投资成立长鑫存储,合肥市政府承担了大部分建设资金。

20173月,长鑫存储项目正式开工,仅用10个月便完成了厂房和设备建设。

作为国内DRAM内存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可以说,长鑫存储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的重任。

DRAM内存芯片被誉为“半导体产业的明珠”,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在长鑫存储崛起之前,全球DRAM市场几乎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三家企业垄断。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DRAM芯片,耗费巨额外汇。

长鑫存储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被动局面。

一个值得记录的时间点是,20199月,长鑫存储的DDR4规格DRAM芯片正式投产,实现了中国大陆在该领域的“从01”的突破。

此后,长鑫存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202311月推出的LPDDR5系列DRAM产品,就标志着其在高端DRAM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024年,长鑫存储推出自主研发的低成本DDR3/DDR4产品,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有力冲击了DRAM市场原有的格局,迫使国际巨头加快向DDR5HBM的转型步伐;到2024年底,金百达(KingBank)与光威(Gloway)基于长鑫存储的CXMTG4DRAM,成功推出中国首批DDR5内存模块。

图/LPDDR5芯片,图源长鑫存储企业官网

技术侧的硬实力之外,长鑫存储的融资状况同样备受关注。复盘长鑫存储的资本之路,堪称中国半导体产业中一段颇具代表性的融资历程。

2018年,长鑫存储启动了天使轮融资,吸引了包括合肥国资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

2020年,长鑫存储完成了一轮高达156亿元的A轮融资,是那一年国内半导体产业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的积极参与,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简称“大基金二期”)、小米集团、招银国际、中金资本、君联资本、TCL创投等。其中,大基金二期表现尤为积极,单轮出资47.6亿元,获得了超过14%的股份。

股权结构方面,天眼查APP显示,长鑫存储无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合肥清辉集电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直接持有公司21.67%股份。

2021年和2022年,长鑫存储分别完成了B轮和C轮融资。投资方阵容进一步扩充,涵盖了基石资本、美的资本、云锋基金、兰璞投资、碧桂园创投、阳光保险、华登国际等多家知名机构。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在这一阶段以产业投资者的身份入股长鑫存储,首次涉足DRAM芯片领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出互联网巨头对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战略性布局。

2023年,招商局资本和建银国际加入战局,参与了长鑫存储的D轮融资,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资金实力,为其后续的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长鑫存储完成了一轮高达108亿元的战略融资。这轮融资由兆易创新、长鑫集成、合肥产投壹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参与。此轮融资完成后,长鑫存储的投后估值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成为安徽省估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当然,长鑫存储的成功离不开合肥市政府的支持

合肥素有最牛风投城市之称,在半导体产业的布局上极具前瞻性。长鑫存储的崛起,不仅是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地方政府与企业携手共进的典范。通过当地政府的支持,长鑫存储在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获得了有力保障,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02 合肥“芯片军团”

市场机构CFM的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AI服务器需求、PC和移动设备需求复苏以及关税引发的补库存需求共同推动下,全球DRAM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2.5%267.29亿美元,尽管环比减少了8.5%,但整体表现优于预期。机构预计,2025年全年DRAM市场规模将突破1317.8亿美元,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据南都湾财社报道,2025年,长鑫存储冲刺IPO,全球DRAM市场呈现“K型”复苏:高端市场由AI服务器需求驱动,HBMDDR5需求旺盛、价格坚挺,成为增长引擎,韩国SK海力士凭借HBM领先优势,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率高达42%;通用型市场面向PC和传统智能手机,复苏缓慢,价格在第一季度调整后,第二季度才企稳回升。

长鑫存储目前处于通用型市场,业务与消费电子景气度密切相关,虽在该领域拥有稳固阵地,但也面临向高端产品领域追赶的挑战。

说回产业,除了长鑫存储,合肥还拥有一批在各自细分领域表现出色的芯片上下游企业,共同构成了合肥强大的“芯片产业军团”。

开头提到的芯碁微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芯碁微装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直写光刻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专注于微纳直写光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公司主要产品包括PCB直接成像设备、泛半导体直写光刻设备等,广泛应用于PCB制造、IC载板、先进封装、掩膜版制版、新型显示、新能源光伏等多个领域。

20214月,芯碁微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直写光刻第一股”。上市后,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7.18亿元,同比增长37.05%20256月,芯碁微装宣布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发行H股上市,以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

还有全国第三大、合肥最大的晶圆厂晶合集成

2015年,合肥国资联手力晶科技合作设立晶合集成,旨在以面板驱动芯片代工为核心,为京东方等本土面板巨头解决缺芯痛点。经过8年的发展,晶合集成已成为本土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中坚力量。2023年,晶合集成以400亿的估值登陆科创板,当时创造了安徽历史上最大的IPO

图/晶合集成1.8亿像素全画幅CIS芯片,图源企业官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晶合集成开始下场做投资,近期与汇成股份、广钢气体共同设立了“合肥晶汇创芯投资基金”。

合肥晶汇创芯投资基金的成立,标志着合肥产业巨头正式下场搞CVC(企业风险投资)。晶合集成、汇成股份、广钢气体均为半导体产业链上的重要企业。

同时,CVC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的重要推手之一。通过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企业,CVC可以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合肥晶汇的CVC布局,将聚焦于芯片产业的关键环节和前沿技术,通过资本的力量整合资源,推动合肥芯片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不难看出,被“合肥模式”孕育出的产业巨头,正在成为当地一级市场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力量。

往长远看,合肥芯片产业的崛起,不仅自身熠熠生辉,更为本地的人工智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好。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持,而芯片是算力的核心载体。过去,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在高端芯片领域对国外产品依赖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倘若本土内存厂商在这场全球竞争中持续崛起,无疑是为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芯片选择。

科大讯飞为例,作为同样是合肥本土孕育出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公司在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产品和服务需要强大的芯片作为支撑。合肥本地芯片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科大讯飞的芯片采购成本,还可以实现芯片与算法的深度协同优化,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

可以预见,随着长鑫存储等企业的IPO进程不断推进,合肥芯片产业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而在芯片产业的有力支撑下,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合肥人工智能企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整个科技产业生态也将加速趋于完善

参考来源:

《超1500亿估值,存储龙头长鑫科技IPO,多重挑战待解》南方都市报

《1500亿,合肥芯片巨头要去IPO了》融中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