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失败或将易主,A厂背水一战;E厂业务没进展,玄学来背锅;G厂明星游戏项目栽在「手滑」丨鲸犀情报局Vol.15
- 2025-07-15 20:05:13

桃厂再觅新东家,长视频的出路在哪里?
桃厂又双叒被传要卖身了,这瓜从去年年底就没断过,最近更是传得有鼻子有眼。
有意思的是,收购方跟走马灯似的换,圈里人猜遍了大厂,从鹅厂到猫厂都被溜了一圈,可至今没个准信落地。
内部员工爆料,这事儿说到底还得看Robin 的意思。据悉,他一直想给桃厂找个“好归宿”。毕竟现在短视频当道,长视频平台除了偶尔憋出爆款,短暂"承宠"后便又被打入冷宫。
然而,这些年,桃厂手里拿得出手的爆款愈发减少,留下的团队压力山大,上游合作方抱怨账期太长。
要命的还有内容端,会挑剧本的大佬走了一茬又一茬,如今的内容团队简直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继续耗下去,对桃厂可能真的会越来越被动。卖掉桃厂或许不是“甩包袱”,而是给它一个更好的未来。
A厂着急上市,区域即时零售玩家的背水一战
即时零售这条赛道,见证过太多起落沉浮。曾经风光无限的每日优鲜,凭借"前置仓+即时达"模式一度站上风口,却最终因资金链断裂黯然退场;而仍在坚守的玩家们,大多也只是在寒冬中艰难求生。
A 厂这席些年坚守阵地,把区域市场啃得透透的,可全国化的步子就像被粘住了似的,迈不动。
当下,美团、阿里、京东多次“短兵相接”,即时零售成了新战场。
不过,同行业估值一般,A厂当下提出的估值难以获得资本认可,这让管理层的压力与日俱增。
据悉,A厂与投资方签订了对赌协议,这既是对未来的豪赌,也是背水一战的无奈之举。要是这对赌协议失败了,搞不好就得把整个公司拱手让人。
以前底下打工人还能偷偷摸摸半躺平,活儿不算太累,日子过得去。可现在不一样了,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开始卷起来业绩。(更多即时零售相关信息,可添加微信 zymcfip 交流~)
B厂当年“抱大腿”被拒,如今局面真是因果轮回
当年,B厂创始人甲为了公司能被狗厂收购,前前后后跟老刘见了好几回。跟他磨:“东哥,收了我们,这盘子肯定能做大!”
可老刘呢,每次听完都没立刻搭话,先是身体微微前倾,嘴角挂着点似笑非笑的劲儿:“兄弟,不是我不收,确实是现在手上资金不宽裕。”
可圈内都知道,实际上当年老刘瞧不上这买卖,认为外卖这种天天往里砸钱、负现金流的生意,靠烧钱活不久。何况,那时候京东刚敲钟上市没多久,账上的钱都得砸在自家地盘上,哪有多余的闲钱接盘饿了么这摊子?
据说老刘当时在B厂和某运力公司C之间犯嘀咕,最后在红杉的撮合下,选了 “省事的”C司,理由和人一样“朴实”:它能立马帮京东物流省钱,有固定订单,成本能降很多。
那会儿外卖江湖,和现在“红黄蓝大战“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0元吃大餐”常有的事。商战竟这般朴实无华,消费者乐享其中,每天睁开眼先琢磨 “今天薅哪家羊毛”。
随着两家杀得昏天黑地,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甲眼见这边谈判迟迟未果,不再犹豫,转头就接过动物厂伸出的橄榄枝。(关于B厂内部更多内幕消息,欢迎添加微信 Omayaeww 交流~)
D厂前高管起如此“花名”,原来是想当个“狠人”
有位互联网大佬花名“老K”,听着挺带感,名号咋来?
据说,早年D厂部门动员时,有人好奇问起“老K”花名的讲究。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解释:“这‘K’是‘K 人’的‘K’,等下面的人听到这名字就发怵,就是管理成本是最低的时候。
这话听着够唬人,但跟过他的员工都知道内里门道 —— 老 K 是典型的 “外严内暖”。当年带美团酒旅三四千人的团队,不拿出点严厉劲儿镇不住场子,可私下里他待人相当 nice。
他手底下的人表示:“虽然看着不苟言笑,真遇到事儿了,他比谁都护着底下人。”
不得不说,老 K 这套管理的平衡术,确实有一套,比那些只会画饼的领导强多了。
E厂业务没进展,玄学的锅?
E厂,号称“互联网生活指南”,这些年在发展策略上总跟没头苍蝇似的,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
接近创始团队的内幕人士透露,早年有位大师给老板算过一卦,大师放话:“没熬过那道大坎之前,千万别给业务定死方向,不然公司容易栽跟头。”
就因为这卦,E厂明明顶着高估值、被资本捧得挺高,看起来前景一片大好,可真要说到具体做啥、往哪走,始终没个明确规划。
说白了,看似是被玄学捆住了手脚,实则是创始人骨子里的缺乏安全感。
而面对如此变动的场景,最惨的还是打工人,天天跟着瞎折腾,今天做这个明天换那个,KPI 改得比翻书还快。
F厂COO质问:定时发下午茶,这难道是在惩罚认真干活的?
F厂的下午茶变迁,简直是部浓缩的职场连续剧。
早期:糕点摆得像小山,水果切得齐整,可乐冰得冒气,员工路过顺手拿点,那叫一个滋润。
中期:可惜,没过多久就缩水了,糕点可乐没了,只剩一大盘水果加一盘零食,朴素了不少。
后期:COO 突然发话:“定时发下午茶,这不就是罚认真干活的吗?开会的、专注工作的哪有空去拿?”
听着挺替实干者着想,结果呢?下午茶直接取消,改在茶水间堆泡面,要吃自己泡。
员工私下吐槽:“合着不是解决谁能吃到,是干脆让大家都别想吃好的了?加个班,就只能啃泡面,这落差也太扎心了。”
难怪员工说,F厂真有“毒”。
上海四小龙之一G厂,其“搜打撤”项目团队栽在“手滑”?
“2022 年底立项 PPT、2023 年 5 月进 Demo 期,到现在整整两年多,这项目就没顺过一天!”F 厂员工私下吐槽。
内斗:该游戏团队是G帮、字节帮加其他游戏厂的人拼凑的,可大厂出来的 “螺丝钉” 本事没多大还爱内斗,“三国杀” 后清洗了一拨,就剩两拨人互瞅,关键岗位直接空了大半。
错位:据游戏圈资深人士透露,该项目定位为搜打撤游戏,可实际呈现却本末倒置,关卡设计远比战斗部分出彩,战斗环节做得极为拉垮。
泄漏:制作人早就想裁员,一直苦无理由。只好给团队半年缓冲期,拉着机核网搞内测。谁能想到,负责运营的人能犯这种低级错 —— 注册网站用公司邮箱,人家一查备案后缀,xx俩字明晃晃的,项目就这么泄露了。
裁员:内测数据惨到没法看,这下裁员理由足了。一个制作人走了,组长连带基层全没了,剩下的要么留下,要么活水去了终末地。原本 200 人的团队,现在就 80 人左右。
领了裁员大礼包的员工表示,熬了两年多,代码写了一堆,方案改了无数遍,最后说没就没了。(关于G厂内部更多内幕消息,欢迎添加微信 FernandeZ-D 交流~)
出版领域龙头H靠短剧成妖股,管理层忙着套现离场
作为A股元宇宙第一股,H厂靠着短剧火成妖股后,管理层那点心思全搁在减持股份上了。内部人士透露,高管们经常私下交流战果,“这波抛了多少?”
又是蹭 AI ,又是蹭短剧,股价踩着风火轮似的往上窜,架势比自家最火的短剧剧情还刺激。
有内部员工私下吐槽:“说不定老板们盯着 K 线图的时间,比看自家业务数据多的多。哪有心思琢磨怎么把公司做好?换句话说,是对公司长远发展没信心,趁着题材炒作,还有热度,捞一笔是一笔。
玩的就是 “放消息炒股价,然后赶紧套现” 的套路,明眼人都看得懂。
本期互动:文中提到的A、B、C、D、E、F、G、H厂是哪些公司,你能猜到吗?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添加微信 Omayaeww ,加入大厂爆料情报群,尽情畅聊。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