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算法还没有操控手机之前,有个神奇的社区,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 80% 的中国网民涌入其中,3 亿月活用户同时在线狂欢,注册用户超过 10 亿,把同期的微博都踩在脚下。

它就是——百度贴吧。

这里曾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真正的互联网 “造浪中心”,诞生了 90% 以上的网络热梗。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因为一个明星、一款游戏、甚至一句话,聚集在此,疯狂刷屏。

而当今天,再次点开这个昔日的 “流量巨无霸”,只能看到零星的几个帖子,活人比广告还少。曾经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仿佛只是一场盛大而虚幻的梦。

这个曾站在中文互联网巅峰,承载着无数人青春与情感的 “数字乌托邦”,为何会沦落至此?

草根全民狂欢社区

这一切,还得从百度贴吧的诞生说起。

2003 年,百度的产品经理俞军萌生出一个想法,在搜索引擎基础上建立一个在线交流平台,百度贴吧就是这么来的。

那时候人们上网大多数还是为了搜索。而贴吧的出现,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它开创性地将搜索关键词与论坛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 “万物皆可吧” 的神奇世界。

这里不讲背景、不拼名气,只要你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独特的模式,为贴吧的崛起埋下了种子。

2005 年夏天,《超级女声》爆火,引发全民狂欢,一毛钱一条的短信,总收入超过 1300 万元。

粉丝不仅线下拉横幅、发传单,还把战场搬到了网上。于是,没有任何门槛的贴吧,成了最好的阵地。

“超级女声吧”横空出世,各家粉丝纷纷为偶像发帖、盖楼宣传,平均每秒钟就有 4 条帖子诞生,服务器一度被搞崩

李宇春吧单日发帖量,甚至超过了天涯论坛全站。

有人带头之后,内娱粉、韩流粉、欧美粉等各类追星族一哄而上,都开始在贴吧内安营扎寨。

现在大家熟悉的粉丝文化,好多都是从贴吧发展起来的。

王祖贤贴吧”至今还是她唯一的社媒公开账号。虽然已经退圈多年,但每到逢年过节,王祖贤都会到贴吧里冒个泡,与粉丝互动。

当然,除了追星,贴吧在其他兴趣爱好领域也大放异彩。

2009 年,《魔兽世界》火遍大江南北,“WOW 吧”顺势成为百度第一大贴吧。但它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关于游戏方面的,而是一句影响了整个中文互联网的话。

那年 7 月,一个网友在魔兽世界吧发了个帖子,标题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帖子 6 个小时内获得了 39 万的点击量,超过 1.7 万网友参与回帖,堪称“互联网奇迹”。

全国人都在猜测贾君鹏是谁,大家还玩起了角色扮演。

一时间,他的家人全都冒出来了,楼越盖越高,无数水军涌入。这句话成为当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还被冯巩带到了春晚舞台上。

贾君鹏只恨生错了时代,要是放在今天,恐怕早就直播带货,赚翻了。

就这样,贴吧慢慢变成了 “热梗制造机”,一度包揽了互联网大多数流行文化。

像 “良辰必有重谢”、“白富美”、“打酱油”、“然并卵” ……这些听起来有些年代的流行词汇,最初都是从贴吧扩散出去的,有的甚至流传至今。

如果贴吧仅仅只有娱乐属性,恐怕也不能迅速做大做强。
早期,这里聚集了各行各业的大神,《盗墓笔记》最开始就是在贴吧里连载的。
还有刘慈欣,以前经常混迹于百度贴吧,自导自演到处推广自己的科幻小说。
那时候,人们坚信,再难解的题,都可以在贴吧找到答案。
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中间的吃喝拉撒睡,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汶川地震那会儿,当地人在贴吧成功发出求救信息,还有好多吧友帮忙转载救援消息。所以,贴吧可不是只会水楼,它关键时候也能救命。

和那些审核严格、以名人或者博主为中心的平台不一样,贴吧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用户之间不分高低贵贱,谁都能发言,没有过多限制。并不是谁粉丝多就说了算,高度自由和开放。

不管你是吧主,还是普通发帖的,都没有特权,只靠活跃度显示等级。这种设计,让贴吧真正属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就像是一个无差别的“精神乐园”。

早在 2009 年6月,贴吧就占到了百度全站流量的 11%,仅次于搜索和 MP3。到了 2011 年,用户人数突破 5 亿,要知道,那时候中国网民总数才 6 亿,贴吧用户占比超过总数的 80%。

哪怕到了 2015 年,各类社区开始崭露头角,贴吧的月活用户还是超过了 3 亿,是微博的 1.8 倍,稳坐中文社区第一把交椅。

自由狂欢下的混乱
然而,成也自由,败也自由。

贴吧近乎无门槛的发言规则,和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在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埋下了混乱的种子。

这里就像一个汇聚了各种门派的江湖,一言不合就可能 “打起来”,而这种 “打架” 方式叫 “爆吧”。

其中最轰动当属 “6.21 圣战”,当时,“屌丝文化发源地”李毅吧与李宇春吧的粉丝,互相看不顺眼,引发大规模 “爆吧”。

李宇春吧当晚被刷屏 1900 多页,爆帖近 10 万条,多次陷入瘫痪。

事发之后,贴吧官方三个小时没动静,后续的处理方式,不但没有解决矛盾,还进一步激化了双方冲突。

以至于后来,很多人把 “爆吧” 当成了宣泄不满的手段,还出现了一些“神操作”,比如,讨厌吴京的人爆了普京吧。

商业至上引发用户逃离

而贴吧更大的危机才刚刚开始,2010 年后,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始分流用户注意力,百度为了维持搜索入口优势,对贴吧进行了激进的商业化改造。

打开一个贴吧,满眼都是广告。顶部广告、帖子流推广、签名档植入,单页广告就多达四五个,想看的内容都被挤到角落里了,用户体验直线下降。

更过分的还是 2016 年的 “卖吧” 事件。那年,“血友病吧” 被卖给医疗机构,舆论瞬间炸锅。百度把贴吧管理权当成商品交易,摧毁了用户对自治社区的信任,优质吧主集体出走。

大家原本把贴吧当成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空间,结果发现它成了资本赚钱的工具,吧主们怒了,用户也寒了心。

此后,贴吧内容质量断崖式下跌,充斥着大量广告和水贴。

同时,平台在社区治理方面也相当失败。低质内容泛滥,诈骗、赌博、色情,黑产都冒出来了,还有很多上不了台面的猎奇内容,甚至出现过“贼吧”,全国各地的小偷在这里公开交流技术。

好好的一个兴趣社区,逐渐变得乌烟瘴气,简直成了互联网“法外之地”。

说到底,还是过去百度长期把贴吧当成流量工具,没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来发展。

当小红书、B 站等平台通过视频化、垂直化内容崛起时,贴吧却固守文字社区形态,错失了移动化转型良机。

后来的事大家知道了,知乎抢走了知识型用户,微博超话吸引了追星族,抖快占据了用户的碎片时间,贴吧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等到 2021 年,月活用户仅仅剩下 3700 多万,5 年流失了近九成用户。

昔日巨头的困兽之斗

当然,百度也没有完全放任贴吧自生自灭,在今年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减少广告、引入 AI 功能,推出了 “吧单” 兴趣合集,还新增了“打分”、“抽奖”等互动玩法。

但现实很残酷,用户回归意愿并不高。如今的贴吧日活仅剩八九百万,与巅峰时期相比缩水 97%。

其实,百度贴吧的兴衰史,不仅是一个产品的沉浮,更是中文互联网发展的缩影。它见证了互联网早期的开放与活力,也经历了资本逐利下的迷失。

虽然辉煌不再,但它承载的青春记忆却永远不会消逝。那些年盖过的楼、吵过的架、刷屏到天亮的帖子……早已成为很多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如果你以为贴吧已经彻底凉透了,那就错了。

至今仍有一群老哥,在弱智吧里玩得热火朝天,他们最擅长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把荒诞玩成了一种新潮流,引来超过 300 万人关注,被称为人类抵御 AI 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曾经的“流量黑洞”,到如今的小众坚守。贴吧用另一种方式证明,只要有人愿意玩,互联网的角落就永远有故事在发生。

或许,当你下次偶然翻到旧帖,还能从中感受到那段肆意冲浪的青春岁月,以及这个神奇社区永不熄灭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视觉志:贴吧,凉了?

真故研究室:贴吧,中国老哥们的最后自留地

互联网灼见:凉不了的贴吧,为百度争脸

凤凰WEEKLY:2025年,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贴吧?

毒眸:贴吧编年史:中文互联网的无主之地

Edward说:百度贴吧消亡,第一社区何以至此


编辑:茶茶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