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国加速落地“人工智能+教育”政策体系,开启教育新变革
- 2025-07-19 14:55:0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明确提出,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成为关键要点。这一战略规划犹如灯塔,为全国各省市的教育改革实践指明了方向。
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构建与之匹配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以及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等,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各省市积极响应,多点开花
江苏省:
打造 “AI + 教育” 改革新生态
江苏省发布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年)》,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智能化升级,将 AI 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流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计划研制指导意见并将其纳入地方课程。职业教育则聚焦于利用 AI 提升办学能力,支持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与产业学院。高等教育重点加强 “人工智能 +” 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培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
四川省:
构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四川省教育厅印发的《四川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路径。计划到 2027 年,初步形成全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网络;到 2030 年,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在全省中小学的基本普及。为此,四川将实施多项工程,包括课程普及、教师队伍建设、基础建设、资源建设、学生素养培育、示范工程创建以及教育网链构建等。
安徽省:
搭建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
安徽省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已面向全省 30 余所高校开放选用,该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安徽的高峰学科和新兴产业,实现了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产业的深度融合。由 “1 + M + N” 体系构成,“1” 为 AI 基础知识,“M” 为 “AI + 学科”,“N” 为 “AI + 产业”,融合了学科前沿理论与产业实践应用。13 所高校凭借学科优势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呈现出 “学科引领”“产教融合” 等显著特征。
山东省:
全面布局 “人工智能 + 教育”
山东省教育厅等 10 部门联合印发的《山东省 “人工智能 + 教育” 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在未来 3 - 5 年,建成一体化数智基座,推动 AI 技术融入教育全流程,构建大中小学校人工智能课程和评价体系。具体举措包括开设全学段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一流 “人工智能 +” 学科专业体系,打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评价,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范式以及加强数字教育国际交流等。
浙江省:
推进 “人工智能 + 教育” 行动
浙江省制定的《浙江省推进 “人工智能 + 教育” 行动方案 (2025—2029 年)》,从升级基础环境、建设重点应用场景到推进学生人工智能教育,进行了全面规划。在基础环境方面,建设教育大模型基础设施,构建智能教育数据体系,筑牢安全防护体系,打造泛在化教学环境。在应用场景上,推进教育应用平台智能化升级,探索教学新形态,助力教育治理与评价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
福建省:
出台十条措施助力 “人工智能 + 教育”
福建省教育厅推出的十条措施涵盖了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丰富教学资源、深化助教助学、加强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建强教师队伍、开展教育试点、探索国际交流、夯实基础环境以及筑牢安全防线等多个方面。例如,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鼓励纳入校本课程;到 2027 年建设 100 门 “人工智能 +” 精品课程等,全面推动福建特色的 “人工智能 + 教育” 新生态建设。
上海市:
多维度发力,建设 AI 教育标杆
上海市 2024 年出台《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 年)》,目标到 2026 年形成高标准课程与评价体系,打造人工智能教育高地与实验基地。课程建设上,义务教育阶段明确小学四年级、初中七年级开设人工智能地方课程,高中强化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融合方面,通过建设知识库、学科知识图谱及自适应学习系统,探索教育专用大模型应用,开展 “双师课堂” 试点;教师能力提升上,实施分层专题培训,引入智能诊断工具,探索 “数字画像 + 精准培训 + 智能评价” 的专业发展新模式。
河南省:
多维度推进 “人工智能 + 教育” 融合
河南省印发的《河南省 “人工智能 + 教育” 三年行动计划 (2025—2027 年)》,目标到 2027 年,建成高质量人才培训与课程体系,完善学科平台与专业布局,打造特色应用模型与创新基地,培育专业及领军人才,让人工智能成为教育强省建设的强大助力。在教学融合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全场景的应用;学科专业建设上,支持高校在相关学科设置人工智能方向,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开展全学段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终身学习融合,开展 “人工智能 + 教育” 领航计划。
湖北省: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湖北省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持续探索。部分地区如武汉,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试点。当地一些学校引入智能教学系统,借助人工智能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建议,实现个性化教学。在课程设置上,部分中小学开设了人工智能兴趣班或社团。此外,湖北省还鼓励高校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应用。
广东省:
全面规划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在全省范围内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发布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 “2+1” 方案,明确中小学人工智能课时,加强培育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基础教育阶段倡导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高等教育加大对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投入,鼓励前沿研究提升学科竞争力。
北京市:
全方位布局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北京市教委制定《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 年)》,从 2025 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 8 课时。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包括建设市级通用基础课程、探索区校特色拓展课程、打造高阶创新课程。统筹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打造市级基础支撑平台,优化智慧教育支撑环境。建立多渠道师资体系,强化教研,培育专业骨干教师。赋能五育融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拔尖人才培养等,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与模式。
天津市:
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与创新
天津市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在全市学校的普及。基础教育阶段制定详细课程推进计划,明确各学段教学目标与内容,引入智能教学设备实现精准教学与个性化辅导。职业教育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开设相关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同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人工智能专项培训,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为 “人工智能 + 教育” 的深入推进提供人才保障。
陕西省:
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积极推动 “人工智能 + 教育” 落地。中小学阶段通过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利用智能教育平台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设置上,信息技术课程融入人工智能内容,并鼓励学校开发特色校本课程。高校层面,支持高校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创新研究平台,推动高校与中小学合作,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衔接与协同发展。
重庆市:
构建 “人工智能 + 教育” 生态体系
重庆市致力于构建完善的 “人工智能 + 教育” 生态体系。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学校网络带宽和智能设备配备水平。开展智能课堂试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课堂互动智能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积极开发本地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涵盖在线课程、教学案例等。注重人才培养,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师资培训、学生竞赛等活动,提升师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应用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湖南省:
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特色发展路径
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通知》,全面部署高校学科专业智能化升级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建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学情分析实现精准教学,组织专家编写人工智能地方教材规范课程内容。职业教育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等教育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鼓励高校开展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江西省:
积极落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江西省积极响应教育部相关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芦溪县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于 2025 年春季学期在全县小学三、四年级全面试行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采用双师模式解决师资问题。抚州市临川区第五实验学校开设科技小课堂,兴国县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基地。未来,江西将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拓展课程开设范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各省市在 “人工智能 + 教育” 领域积极推进,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教育公平问题不容忽视,如何确保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也能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对教师的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还涉及数据安全、伦理道德等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和监管机制。
为应对这些挑战,各地应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覆盖和硬件设施配备,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供多样化、持续性的培训课程,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同时,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和伦理准则,规范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随着全国各省市 “人工智能 + 教育” 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落地实施,我们期待教育领域将迎来深刻变革。学生将获得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教育质量和效率将大幅提升。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力量。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协同合作,共同探索、实践与创新。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 “人工智能 + 教育” 新时代的到来,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筹备组征集公告☜
☝
精选报告推荐:
11份清华大学的DeepSeek教程,全都给你打包好了,直接领取:
【清华第四版】DeepSeek+DeepResearch让科研像聊天一样简单?
【清华第七版】文科生零基础AI编程:快速提升想象力和实操能力
【清华第十一版】2025AI赋能教育:高考志愿填报工具使用指南
10份北京大学的DeepSeek教程
【北京大学第五版】Deepseek应用场景中需要关注的十个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北京大学第九版】AI+Agent与Agentic+AI的原理和应用洞察与未来展望
【北京大学第十版】DeepSeek在教育和学术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案例(上中下合集)
8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专题系列教程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一--吴飞:DeepSeek-回望AI三大主义与加强通识教育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二--陈文智:Chatting or Acting-DeepSeek的突破边界与浙大先生的未来图景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三--孙凌云:DeepSeek: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和人机协作的新常态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四--王则可:DeepSeek模型优势:算力、成本角度解读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五--陈静远:语言解码双生花:人类经验与AI算法的镜像之旅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六--吴超:走向数字社会:从Deepseek到群体智慧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七--朱朝阳:DeepSeek之火,可以燎原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八--陈建海: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与AI通识教育之未来
4份51CTO的《DeepSeek入门宝典》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1册-技术解析篇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2册-开发实战篇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3册-行业应用篇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4册-个人使用篇
5份厦门大学的DeepSeek教程
【厦门大学第一版】DeepSeek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
【厦门大学第五版】DeepSeek等大模型工具使用手册-实战篇
10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二季专题系列教程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DeepSeek技术溯源及前沿探索》(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2025从大模型、智能体到复杂AI应用系统的构建——以产业大脑为例(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智能金融——AI驱动的金融变革(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人工智能重塑科学与工程研究(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司法及相关思考(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AI大模型如何破局传统医疗(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2025年大模型:从单词接龙到行业落地报告(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2025大小模型端云协同赋能人机交互报告(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DeepSeek时代:让AI更懂中国文化的美与善(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智能音乐生成:理解·反馈·融合(附PDF下载)
6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三季专题系列教程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三季:走进海洋人工智能的未来(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三季:当艺术遇见AI:科艺融合的新探索(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三季:AI+BME,迈向智慧医疗健康——浙大的探索与实践(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三季:心理学与人工智能(附PDF下载)
【AI加油站】第八部:《模式识别(第四版)-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附下载)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高端社区

一次性说清楚DeepSeek,史上最全(建议收藏)
DeepSeek一分钟做一份PPT
用DeepSeek写爆款文章?自媒体人必看指南
【5分钟解锁DeepSeek王炸攻略】顶级AI玩法,解锁办公+创作新境界!
【中国风动漫】《雾山五行》大火,却很少人知道它的前身《岁城璃心》一个拿着十米大刀的男主夭折!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联系(微信号:913572853),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如需投稿请与小助理联系(微信号:AI480908961)
编辑:Zero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