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新高!2025年H1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政策火力全开
- 2025-07-19 07:00:00
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AIR)产业政策迎来“爆发期”:全国新策落地72项,总量超去年全年;具身智能延续热潮,10余省市竞相布局千亿赛道;技术落地加速推进,20余省市持续开放“场景式清单”;人才与教育专项政策密集出台,为产业筑牢根基。政策火力全开正重塑产业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亮点
01 政策数量创新高:上半年政策数量超去年总量
2025年上半年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AIR)政策新规落地72项,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68项),其中人工智能政策56项、机器人政策16项。
AIR产业具备的巨大经济潜力和战略价值受到广泛重视,各地通过制定政策,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培育新质生产力,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政策发布数量位居前列。

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政策数量(项)
02 具身智能政策蔓延:区域布局全面铺开
继北京、深圳等地一季度出台具身智能机器人政策后,众多省市于二季度跟进。南京、武汉、青岛、东莞、苏州等均相继出台相关政策。
安徽省提出到2027年,推动全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无锡市则明确到2027年,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Q2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
03 场景落地迎来加速:应用清单密集发布
为加速AIR技术应用落地,多地以出台“清单”的方式,加大产品和应用场景的供需对接力度。此举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结合,助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更多领域应用拓展,为AIR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铺平道路。

H1相关场景清单政策
04 人才新政密集落地:各地争相引凤筑巢
继2025年2月苏州发布“AI人才发展9条”之后,二季度辽宁省、武汉、南京、无锡、昆山等城市纷纷出台人才专项政策,支持AIR产业创新发展,涵盖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全周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点击图片跳转--南京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措施
05 AI教育加速变革:深度推进融合实践
为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创新,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山东、福建、宁夏、甘肃等地发布相关落实政策,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

点击图片跳转--浙江省教育行动方案
标志事件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
联盟由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曦任理事长,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志列,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任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依 “平等合作、开放共享” 原则组建,吸引331 个创新主体参与。
联盟设立首期20亿元、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基金,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探讨产业发展前沿趋势
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署成立
该部门系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领域政府直属机构,从顶层设计、科技创新、场景生态、选人用人方面,力推“All in AI”战略。
人机署依托350余家相关企业基础,拟在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政府订单,推动 AI 在医疗、教育等领域落地,彰显引领大湾区智能科技发展决心。

人工智能(机器人)署揭牌现场
Q2代表性政策解读
(一)《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发文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2025年4月17日
主要内容:围绕产业生态、人才引育、算力适配、数据供给、模型研用、应用场景等七大方面出台17条措施,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1万亿元。政策提出,打造100亿元以上人工智能基金群,每年支持人工智能人才300名以上;到2027年培育100个省级标杆用云企业和1000个示范应用场景;将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眼镜、智能仿生、智能健康等产品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按照产品售价的15%,给予最高2000元/件补助。

点击图片跳转--政策解读
二、《武汉市大力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若干措施》
发文单位:武汉市委组织部
发文时间:2025年6月19日
主要内容:围绕高层次人才、用人主体、人才自主培育、人才在汉创业等方面推出7条扶持措施。在武汉英才计划中单列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支持名额,对入选的专项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对顶尖科学家、领军人才“一事一议”分别提供最高1亿元、1000万元项目资助;每年遴选不超过50家初创企业给予相应企业10万—100万元创业资助;在市级重点创新创业赛事设立人工智能赛道,获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点击图片跳转--相关措施
三、《宁波市“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试行版)》
发文单位: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
发文时间:2025年5月23日
主要内容: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通过深入摸排,推出宁波市63个“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典型应用场景不仅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家电、运动休闲服装、绿色石化、新材料、关键基础件、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宁波重点布局的产业,而且细化了各个产业的重点生产环节,有改造需求的企业可根据指引,点对点了解应用的实施路径及实施成效,更好地针对自身的痛点去调整原有的生产方式。

点击图片跳转--参考指引
四、《龙岗区具身智能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发文单位: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
发文时间:2025年6月5日
主要内容:提出“一署、两试点、六平台、N场景”的框架,将政策蓝图具象化为可操作的路径。其中,“一署”即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负责全局统筹;“两试点”则聚焦坂田街道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剧场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前者试点打造集产业、科研、展演等于一体的公共互动体验机器人平台,将建设全国首个机器人6S店、机器人零部件超市;后者依托坂田星河WORLD片区,推动超1000台机器人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场景落地应用,通过搭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协同—数据反哺”的全链条生态系统,助力打造龙岗区独特的机器人城市名片;“六平台”则涵盖数据聚合、硬件创新、仿真测试等关键支撑,形成技术攻关与产业落地的“加速器”,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支持。

点击图片跳转--行动方案
《400+政策汇编及分析报告》
领取方式👇

添加作者微信加入读者群交流 👇

实习研究员 Hozier
微信:Hoziercheung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