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高工人形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


自智元机器人入主上纬新材以来,这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上市企业,摇身一变成为A股“妖股”:连续8个“20cm”涨停,市值8日飙升超330%。这场资本狂欢,昭示了具身智能在二级市场的强吸金力。


如今,另一位“人形顶流”也按下上市启动键——宇树科技,来了。


7月18日,宇树科技正式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根据备案信息,宇树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王兴兴,其直接持股23.82%,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股10.94%,合计控股比例达34.76%



辅导计划显示,7月至9月期间,宇树将接受法律合规培训、公司治理梳理、股权结构审查等一系列辅导流程,预计10月进行是否具备发行上市条件的评估。


这意味着——若一切顺利,宇树最快将于今年10月提交IPO申请,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抢在智元之前完成上市突围。


这场“具身智能双雄”的资本竞速,或将在10月迎来终局。


图片

资本加速,产业还深陷落地困境


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宇树科技已完成10轮融资,投资阵容星光熠熠,包括深创投、红杉中国、阿里巴巴、蚂蚁集团、腾讯、美团、中国移动、吉利等顶级机构。今年6月,宇树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几乎所有老股东悉数跟投,估值被传已突破100亿元


就在两个月前,宇树完成股份制改革,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外界即猜测其上市意图,宇树则回应称“为公司运营方面的常规变更”。而如今,辅导备案的落地,无疑坐实了这一动向。


资本之所以追捧宇树,不仅因其“具身智能”的风口身份,更在于其强大的商业化能力。


6月26日,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王兴兴透露:宇树目前员工近千人,2023年营收已突破10亿元,且自2020年以来实现连续四年盈利——在一众仍靠融资续命、商业化落地艰难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中,堪称“异类”。


王兴兴亮相夏季达沃斯,透露宇树年营收已超十亿_《财经》客户端

王兴兴 来源:《财经》


这份漂亮的财务报表,很快也在市场订单中得到了验证。


本月,宇树与智元联合中标中国移动子公司高达1.24亿元的人形机器人采购大单,行业称其为“人形机器人第一大单”。


其中,宇树独揽预算金额4605万元的采购包2,采购货物包括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200台、语音套件、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深度相机、激光雷达等。


然而,采购的技术规范书明确指出,这批机器人将用于迎宾导览、营业厅接待等“轻交互”场景。言下之意——它们依然不是生产工具,而是具备情绪价值的“人形大玩具”。


一边是融资、估值、IPO的热火朝天,一边是应用场景的“轻量化”与表演化——这正是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无奈写照。


尽管智元与宇树在资本市场大杀四方,二级市场热度攀升,但人形机器人仍未从“科研演示”彻底跨入“生产工具”。导览、表演、数据采集、教育科研依旧是主流应用场景,真正面向工业、商业的刚需落地进度,目前依然不乐观。


资本可以宠爱叙事,但商业终将面对现实。


毕竟,要成为具身智能第一股,得先拿出具身智能的第一产品。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国产人形供应链厂商亮相!
“果链”巨头,进军具身机器人!
「自动驾驶」跨界者造“人”,急不来
【探源计划·北京站】我们和北京的具身智能企业聊了聊
6月人形融资|产业协同持续深化,陪伴教育赛道成资本新欢
从零部件到本体: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标准困局与破局路径
图片